深度 | 李希贵:教师应从指挥大合唱,到辅导独唱,再到领导交响乐
教师要学会指导|节选
现在,指挥大合唱的方式失灵了。过去我们所习惯的指挥大合唱的方式,能够复制到指挥独唱上去吗?不用说辅导独唱,当我们的教学班变小了,我们都有点手足无措;那么,如何让我们的老师从指挥大合唱,到辅导独唱,再到领导交响乐?
十一学校的这场改革使我们感觉到:对学生个性的投入越大,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越大;师生知识的等距离让教师角色迷失;平等的校园里,老师和学校丧失了传统的教育权威。
(▼下面即将进入精彩正文,请观众老爷移个步。)
一
教师角色到底该是怎样的?
过去一个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有三次没交作业了,交给班主任;那个语文老师发现这个学生始终改不了书写潦草的习惯,交给班主任。今天交不出去了,选课走班后没有班主任,他六次没交作业也得靠数学老师本身去解决。
怎么解决?必须用心,必须真切地了解这个学生的需要,必须分析背后的原因,必须跟家长接触,了解他和同伴是什么关系。十一学校的老师工作量增加在育人上,更多的还不是教书。
赵蓓老师,在她的地理教学班上有一个女孩,这个女孩要进高二的时候,家里发生了变故,女孩真是要崩溃了,她不需要太多的安慰,只需要老师陪着。所以,赵老师陪了这个女孩两年时间,天天陪在一起,在她的教室里,这个孩子度过了情感的危机期,现在发展非常棒。所以赵老师说:“陪着就是教育。”
郑弢这位年轻的化学老师,他的化学教学班上一个孩子有胃病、不锻炼,这个孩子回家的时候,他陪着他走了一个学期,一放学就陪他锻炼。这到底是教学,还是另外什么东西。
十一学校有一个经典的音乐剧叫《美女与野兽》,所有的道具和服装都是自己制作的,其中一个很大的小木屋,老师和学生用了两个月时间,用一块一块木头做好的。
他们的服装全是自己一针一线做起来,连颜色都是自己染的布,熨烫、机缝、手缝、胶粘、喷漆、整理、造型,这一切都是学生在做。
他们是在上戏剧课吗?从这样一个服装小分队来看,他们获得了好多知识,他们获得了面料的、扎染的、色彩搭配的、排料的、生物的、化学的若干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,他们还养成了坚持到底的毅力、责任感、能动性、敢想能做、分析问题、总结经验、观察事物、敢于尝试、善始善终等等一系列品格。
这是在上艺术课,还是在进行德育工作呢?
我们长期有一个内心的纠结,把教学抓得过了就影响了德育,德育活动多了教学就受影响,我们没有想清楚学科在育人上的至高作用,现在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东西。不要另外拿一个德育去渗透,德育就在学科里,当它单独在外面的时候,它就是短命的。
二
要从指挥大合唱到辅导独唱
现在,指挥大合唱的方式失灵了。过去我们所习惯的指挥大合唱的方式,能够复制到指挥独唱上去吗?不用说辅导独唱,当我们的教学班变小了,我们都有点手足无措。
导师如果像班主任一样带着18个学生,还像班主任一样开班会,还想建立18个学生的教学班的凝聚力,那你可能就徒劳无功,因为你的目标错了。当我们个别辅导学生的时候,同一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和你交流,我们的工作就会有大量的重复。
整齐划一地听指挥PK个性化定制服务
一位初一的学生来到十一学校,他的英语基本过关了,高考考140分应该没问题;他雅思已经可以考7分了,上英国剑桥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帝国理工已经没有语言的障碍了,但他还有六年的学英语的时间。这样的学生继续装在我们的教学班里行不行?肯定不可以。这样的学生怎么办?所以,导师需要会诊这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经历和个性化需求,就需要为这个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,而且要跟踪、诊断他,这是一个长期任务。
问题设计,是好课永远的基因
有学生对物理老师宋老师提了一个要求。他说:“老师,你对我们的学习过程千万不要事事都管,全程介入,让我们自己折腾,即使错了你也不要马上告诉我们。”另外还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,他说:“我们拒绝你使用陈述句,你必须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。”学生是喜欢问题的,好课的基因有若干,但是有一个基因是永远都离不了的,就是问题设计,问题设计能推动课堂的进展,推动课堂深入。所以,我们的课堂上一定更少使用陈述句。
看不清学生的学习路径,有大风险
有一本书叫《可见的学习》,我看了就感觉内心有巨大的冲击。我们过去从来没想过要看见学生是怎么学习的,我们怎么去一个一个明确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路径。并把这些不一样的路径梳理出来,让它显性化——这个难度是很大的。但是没有办法,当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路径越来越不一样的时候,你看不清学生学习的路径,就存在巨大的风险。过去我们靠教案,后来我们靠学案,现在我们必须靠学程,我们必须管理一个一个、一类一类学生的学程,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,教师的教应该在哪一个环节上发挥作用。
面对这种完全不一样的学习路径,不同的学程,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有所作为?
关于学程,可以从这样几个内容去理解:
☆ 同样的课程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方式。
☆ 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路径不同,教学组织方式、管理、评价也必须顺应。
☆ 每一位学生的全学科学习状况的信息整合。
☆ 不同的学程,教师如何形成成熟的介入方式。
在化学课上辅导“独唱”物理的学生
在这课堂上,有一个学生的书和别的学生不一样,在化学课上他看的是物理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学生化学很棒,她的化学成绩已经很高了,但她未来不想从事和化学有关系的职业,而且她特别热爱物理。
所以,化学老师知道之后就鼓励她学好物理,化学课上可以不学化学了,但是又没有把她放到教室之外,这个学生也不同意到教室之外,为什么?因为在她学习化学的过程中,老师发现她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她深度思维不够——应付高考的化学没问题,但是一旦遇到有深度的学习,她的思维就不够了。
所以,这个学生在化学IV的挑战下遇到了非常大的难度,她有一段时间甚至想放弃,调到更低的层次,但化学老师没有允许,一起帮她分析出她的问题所在。
所以,在化学课上怎么帮助这个孩子学好有深度的物理呢?我们敬爱的化学老师就开发了一个项目,就是培养这个孩子化学课上深度思考的品质,让她负责解答学生当中最难的问题,一般的作业不要做,听课也不要听,但是同学们有最难问题的时候要由你来解决。在化学课上来帮助学生学好物理。
老师要像孙悟空,能变多个“孙悟空”
我们推进了个别教学、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方式,但是老师往往面临着大量的重复辅导。怎么办?老师们创造了好多让学生随时随地找到老师的方式。
有些老师就探索出微课,看上去粗糙,但是非常有效,没讲究视频的光线、声音和效果,用小蚁相机把解题的过程录下来,来预判学生出现的问题;当发现了学生共性的问题,也可以录下来发到学生的手机上。这样,每个老师像孙悟空一样,变成若干个“孙悟空”。
三
练就指挥交响乐的本领
如何让我们的老师从指挥大合唱,到辅导独唱,再到领导交响乐?
交响乐就完全不一样了,每个学生在使用着不同的乐器,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优势,他们在不同的空间里发出不同的声音。所以,如何让老师适应这些不一样的声部的学生,不是你仅仅会指挥、会做手势就是会领导大合唱。
要找到学科的核心素养
这个学科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哪些素养,并且要和人的核心素养能够对接。
提取教师的教学策略
我们过去都是靠每一个人的个体经验来教,当我们把经验和策略一一梳理,抽象提取的时候,不仅对你本身会产生一个策略,帮助你不断提升和深化,也会影响身边的人,更加方便传播和嫁接。
设计学生使用的工具和脚手架
这是十一学校下一步的重中之重。过去我们更多地是研究我们怎么教的方法、技巧,但是我们有没有给学生提供推动学生学习的工具技巧和脚手架,从这个知识到那个知识有三个台阶,但是台阶太大,需要脚手架。
还有一些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没法合作,分开之后没有效率,为什么?我们没有工具。我曾经在好多场合推荐一个工具,就是两两合作的关系,不要围起来,就是两个学生的合作,当你产生了一个课堂问题的时候,就叫“向邻居请教”,这个问题你可能会,也可能不会,但是你让你同桌说一说,或者是聆听、或者是判断、或者是给他质疑,然后对方再请你来说一说,这个工具非常简单,但却非常有效地推动两两合作。
从教师经验的富矿里挖掘
无论是什么样的弥补,我们的基础应该是梳理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,一定要从教师的经验的富矿里去挖掘,而不仅仅是拿来主义。
提供教师新时代需要的知识
定期培训。在十一学校,定期都有技术助理课堂的培训,哪些老师希望了解哪些应用程序,需要学会哪些硬件软件,就会选择性地去参加那些培训。
精准荐书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干的事。读什么书,精准地给教师配方,叫他读这五本书、十本书营养就差不多全了,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。
来源:新学程教育智库
编辑排版:刘昌
本文由李希贵校长报告整理编辑而成,内容有删节。
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,仅作分享之用,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,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。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小编推荐
名人堂 | 世纪明德王学辉: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,清华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
独家 | 芬兰是否将废除分科教学? 10万+误读背后的真相!
独家 | 著名演员田少军:用心对待每个孩子,以艺术之铭,弘教育之道
霞客 | 积极心理学者彭凯平:教育的最大问题,是学生的主动精神不够
霞客 | 对话孙云晓:80后家长更尊重孩子,是中国一代父母的觉醒